题王复初所藏子昂临禊帖

昭陵玉函出人间,开平经今四百年。 永和远距贞观先,俯仰陈迹俱可怜。 古人学书如学仙,笔锋谁入玄之玄。 水晶宫里佳公子,风流翰墨皆天然。 我评逸少非真逸,史载深谋并绝识。 独留茧纸博千金,似是艺成能掩德。 名士由来赝逼真,书空咄咄彼何人。 遗才流落稽山下,修竹娟娟万古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 玉函:指珍贵的文书或文物。
  • 开平:指唐太宗的年号贞观(627-649),此处用“开平”可能是因为诗人在元代,用“开平”来指代唐代的贞观时期。
  • 永和:东晋年号,此处指王羲之的《兰亭序》,因《兰亭序》作于永和九年。
  •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627-649年。
  • 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
  • 茧纸:古代一种质地坚韧的纸,此处指王羲之的《兰亭序》。
  • 书空咄咄:形容书法高超,笔力遒劲。
  • 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关。

翻译

唐太宗的昭陵中珍贵的文物重现人间,从开平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百年。永和年间的历史远在贞观之前,回望那些往事都令人感到惋惜。古人学习书法如同修炼仙道,笔锋谁能达到那种玄妙之境。水晶宫中的佳公子,他的书法和文学才华都是天生的。

我认为王羲之并非真正的放逸,史书上记载他的深谋远虑和卓越见识。他留下的茧纸价值千金,似乎是他的艺术成就掩盖了他的德行。名士的作品往往以假乱真,那些书法空有其表的人是谁呢?那些被遗忘的才华流落在会稽山下,修竹静静地生长,万古长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羲之书法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诗中,“昭陵玉函出人间”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诗人通过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表达了对艺术与德行并重的看法,认为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高,但不应忽视其深谋远虑和卓越见识。最后,诗人以会稽山下的修竹为喻,抒发了对遗才流落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古典文化永恒价值的肯定。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