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桃山岳武穆祠愤感再成

忠以冤馀愤,冤奇愤莫寻。 杀臣君不意,报国子同心。 血泪金牌湿,丹铭涅背深。 身亡和计就,悬眼恨留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岳武穆祠:指纪念岳飞的祠堂。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被追封为武穆,故其祠堂称为岳武穆祠。
  • 忠以冤馀愤:忠诚因冤屈而余下的愤恨。
  • 冤奇愤莫寻:冤屈之深,愤恨难以平息。
  • 杀臣君不意:杀害忠臣并非君主的本意。
  • 报国子同心:报效国家的志士们心意相同。
  • 血泪金牌湿:指岳飞被秦桧以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终被害,这里形容岳飞被害时的悲惨情景。
  • 丹铭涅背深:指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这里形容其忠诚之深。
  • 身亡和计就:指岳飞被害,和议(指南宋与金国的和议)也就此达成。
  • 悬眼恨留今:指岳飞的遗恨至今仍未消解。

翻译

忠诚因冤屈而余下的愤恨,冤屈之深,愤恨难以平息。 杀害忠臣并非君主的本意,报效国家的志士们心意相同。 岳飞被害时的悲惨情景,血泪浸湿了召回他的金牌。 他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忠诚之深,如同丹砂铭刻。 岳飞被害后,和议也就此达成,他的遗恨至今仍未消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岳飞忠诚与冤屈的深切同情和愤慨。诗中通过“忠以冤馀愤”、“冤奇愤莫寻”等句,强烈地抒发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悲愤之情。同时,“血泪金牌湿”、“丹铭涅背深”等形象描绘,生动再现了岳飞的历史形象和悲壮命运。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对岳飞忠诚精神的颂扬,也是对其悲剧命运的深刻反思。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