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以明纳赀归小竹林

读书三十年,何曾效一字。 九万里冲风,不能起蝉翅。 人间龙子藏,天上司文睡。 质书典青山,勉就冬官例。 凤老泣枯梧,强作回翔计。 低枝无伟巢,聊减冲云气。 掷巾簪笋皮,脱衫买荷芰。 万竹中栖身,崖风吹远唳。 销心白传诗,遣老庞公偈。 铁锥题令篁,画破千竿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纳赀(nà zī):古代指交纳钱财以换取官职或特权。
  • 九万里冲风:比喻极大的力量或志向。
  • 蝉翅:比喻微小的力量。
  • 龙子藏:指隐居的贤才。
  • 司文:掌管文教的官员。
  • 质书:典当书籍。
  • 冬官:古代官名,掌管百工之事。
  • 凤老:比喻有才华的人老去。
  • 回翔:回旋飞翔,这里指努力维持现状。
  • 冲云气:比喻高远的志向。
  • 笋皮:竹笋的外皮。
  • 荷芰(hé jì):荷叶和菱角,这里指用荷叶和菱角做成的衣物。
  • 崖风:山崖间的风。
  • 远唳(lì):远处的鸟鸣声。
  • 白传诗:指白居易的诗。
  • 庞公偈:指庞蕴的偈语,庞蕴是唐代著名的禅宗诗人。
  • 铁锥:铁制的锥子,这里指用铁锥刻字。
  • 令篁(huáng):指竹子。

翻译

读书三十年,何曾用一字来报效国家。即使有九万里的冲风,也无法让蝉翅飞起。人间的贤才隐居不出,天上的文官也在沉睡。典当书籍,勉强按照冬官的规矩行事。有才华的人老去,在枯萎的梧桐树上哭泣,勉强维持现状。低矮的树枝上没有宏伟的巢穴,只能减少高远的志向。扔掉头巾和笋皮,脱下衣服换取荷叶和菱角。在万竹之中安身,崖风吹来远处的鸟鸣声。消解心中的忧愁,用白居易的诗和庞蕴的偈语来慰藉自己。用铁锥在竹子上刻字,画破了千竿翠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读书无用、才华被埋没的无奈和悲愤。诗中通过“九万里冲风,不能起蝉翅”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无法改变现状的困境。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如“万竹中栖身,崖风吹远唳”等句,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袁宏道作为明代文学家的才华和情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