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公士还吴

越海浩茫茫,涵虚王百谷。 自昔神山浮,峰峦削苍玉。 别岛不知数,海上如凫浴。 叶子自北来,三年凤城曲。 凤山郁岧峣,鉴江环其麓。 石桥卧长虹,波光炫绮縠。 五月荔子丹,榴火燄相烛。 冬气仍暄暖,岩岫多卉木。 少府官署閒,清歌时互属。 谈玄对大阮,论文兼小陆。 山川有玄赏,半作丘索读。 我闻汉腐史,文章寄马足。 游兴渺无际,南尽湘陵竹。 百粤时未通,五岭苦羁束。 君今赋倦游,归途幽胜熟。 片帆发香浦,暮雨迷中宿。 三峡指庾关,啼猿声断续。 囊贮罗浮去,山灵共追逐。 长啸揖龙门,回头谢帝倏。 眷言交游中,臭味互芬馥。 所恨相见晚,如何分袂速。 丈夫志四方,群聚岂麋鹿。 中原大如斗,揽之不盈匊。 谁能向户牖,终日长龌龊。 睽合未足论,肝胆遥相勖。 会当骋亨衢,万里恣游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涵虚:包容空虚,指大海的广阔无垠。
  • 丘索:古代指山丘和河流,这里指山川之美。
  • 马足:比喻行走的痕迹,这里指文章的流传。
  • 湘陵竹:指湖南的竹子,这里泛指南方的风景。
  •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大山,这里指地理的阻隔。
  • 庾关:古代关隘名,这里指旅途中的难关。
  • 罗浮:山名,位于今广东省,这里指作者的归途目的地。
  • 龙门:比喻高远的境界或目标。
  • 帝倏:指天帝,这里指天命或天意。
  • 臭味互芬馥:比喻志趣相投,情感深厚。
  • 麋鹿:比喻隐居或无所作为的生活。
  • 龌龊:指狭隘或不自由的状态。
  • 睽合:分离和相聚。
  • :勉励。

翻译

越海广阔无垠,包容着百谷的虚空。自古以来,神山浮现,峰峦如削的苍玉。不知数目的别岛,在海上如同沐浴的野鸭。叶子从北方来,三年间在凤城曲中度过。凤山郁郁葱葱,鉴江环绕其麓。石桥如长虹卧波,波光闪耀如绮丽的丝绸。五月时,荔枝红艳,榴火相互照耀。冬天气候依然温暖,岩岫间多有花卉树木。少府的官署清闲,清歌时常互相应和。谈论玄妙对大阮,论文兼小陆。山川之美有玄妙的欣赏,半数时间用于阅读丘索。我听说汉代的腐史,文章流传如马足。游兴无边无际,南至湘陵竹。百粤之地当时尚未通达,五岭之地苦于束缚。你今赋诗倦游,归途中的幽胜已熟悉。片帆从香浦出发,暮雨迷蒙中宿。三峡指向庾关,啼猿声断续。囊中贮藏着罗浮,山灵共追逐。长啸向龙门致敬,回头谢过天帝。眷恋言谈中的交游,志趣相投,情感深厚。所恨相见晚,如何分别如此迅速。丈夫志在四方,群聚岂能如麋鹿。中原大地虽大如斗,揽之却不满手。谁能向户牖,终日长处于狭隘之中。分离和相聚不足以论,肝胆相照,遥相勉励。终将驰骋于广阔的道路,万里间恣意游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友人叶公士南归的深情送别,通过广阔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通过对山川、季节、官署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和文学的引用,诗篇不仅情感丰富,而且思想深邃,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和作者的文学才华。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