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淙

陂陀行尽见幽奇,想得川融山结时。 大辟嵩高知第舍,小分烟岭即园池。 崩云倒沬森森立,枕石听泉事事宜。 胜迹几人曾到此,摩崖碑上有娥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陂陀(pō tuó):倾斜不平的样子。
  • 幽奇:幽静而奇妙。
  • 川融山结:河流与山脉交织结合。
  • 嵩高:高耸的山峰。
  • 第舍:宅院。
  • 烟岭:云雾缭绕的山岭。
  • 崩云倒沬(mèi):形容水流湍急,如同云崩水倒。
  • 森森立:形容树木茂密,直立。
  • 枕石听泉:靠在石头上听泉水声。
  • 胜迹:著名的风景或古迹。
  • 摩崖碑:刻在山崖上的碑文。
  • 娥眉:指美丽的女子,这里可能指碑文上的女性形象。

翻译

走过倾斜不平的小路,眼前出现了幽静而奇妙的景象,可以想象河流与山脉交织结合时的壮丽。高耸的山峰仿佛是大自然的宅院,而云雾缭绕的山岭则像是小小的园池。水流湍急,如同云崩水倒,树木茂密直立,靠在石头上听泉水声,真是惬意。这样的美景,有几个人曾经到过这里呢?山崖上的碑文刻着美丽的女子形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幽静景色,通过“陂陀”、“川融山结”等词语勾勒出了地形的复杂与自然景观的壮美。诗中“崩云倒沬森森立”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水流的汹涌和树木的茂密,形象生动。结尾的“摩崖碑上有娥眉”则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包含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人文情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