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萧仲子参知山亭清话

平平数点岫,大水发妖倩。 鳞鳞万室瓦,以山增奇艳。 檐际织波纹,盌里落霞片。 风樯对岸出,人影隔江见。 是日云态繁,薄阴与晴战。 漏光缬水花,净眼生微眴。 三山五湖舫,只此大江面。 几人厉霜刀,割尽闲尘罥。 无发可留青,何绳堪系电。 为问橘皮仙,江渚几回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ù):山峰。
  • 妖倩:美丽动人。
  • 鳞鳞:形容瓦片排列整齐,如同鱼鳞。
  • (wǎn):碗。
  • 风樯:帆船。
  • (xié):织物上的花纹。
  • 微眴(xuàn):微小的闪光。
  • 厉霜刀:比喻锋利。
  • (juàn):缠绕。
  • 橘皮仙:传说中的仙人,比喻长寿。

翻译

几座平缓的山峰,大水映衬出它们的美丽。 成千上万的房屋瓦片,如鱼鳞般排列,增添了山的奇异艳丽。 屋檐边织着波纹,碗中仿佛落下了霞光。 帆船在对面岸边出现,人影隔着江水可见。 这一天云彩多变,薄薄的阴云与晴朗的天空交战。 光线透过云层,织在水面上,眼睛被微小的闪光所吸引。 三山五湖的船只,都集中在这大江面上。 有几个人像用霜刀一样,割去了闲散的尘埃。 没有头发可以留长,也没有绳子能够系住闪电。 请问那橘皮仙人,江河湖海经历了多少变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汉阳山亭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中“平平数点岫,大水发妖倩”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水的美丽,“鳞鳞万室瓦,以山增奇艳”则进一步以细腻的观察描绘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后文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捕捉,以及对江面上船只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细腻表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变迁的感慨。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