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进之杂咏

山亭处处挈胡床,不独游忙睡亦忙。 官况易消如暴水,痴儿难长似黄杨。 岩花盛日求长假,石榻开时见古方。 掷却儒绅与巾子,添将冰水注茶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iè):携带。
  • 胡床:古代的一种便携式坐具。
  • 官况:官场生涯。
  • 暴水:急流。
  • 痴儿:愚笨的人,这里可能指自己。
  • 黄杨:一种生长缓慢的树木。
  • 岩花:山岩上的花。
  • 长假:长时间的休息或假期。
  • 石榻:石制的床。
  • 古方:古代的药方或方法。
  • 儒绅:儒者的服饰,这里指儒者的身份。
  • 巾子:头巾,也指儒者的装束。
  • 冰水:冷水。
  • 茶汤:茶水。

翻译

山中的亭子里处处都带着便携的胡床,不仅游玩时忙碌,连睡觉时也忙碌。 官场生涯容易消逝如同急流,愚笨的我难以成长就像生长缓慢的黄杨树。 山岩上的花盛开时,我渴望长时间的休息,石床打开时,我看到了古老的药方。 我抛弃了儒者的服饰和头巾,增加了冷水来冲泡茶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宏道在山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山亭处处挈胡床”展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官况易消如暴水”则深刻反映了官场的无常和诗人对此的无奈。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