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

结绳时远,众口喁噞。 载声于腕,墨深管铦。 陷文不顾,甘谀乐疢,讳疾忘砭。 谁能响迩,或恐扬燖。 宜彼金人,铭背三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喁噞 (yóng yǎn):形容众多声音。
  • 载声于腕:指书写时声音通过手腕传达。
  • 墨深管铦 (guǎn xiān):形容笔墨浓重,笔锋锐利。
  • 陷文不顾:指不顾文字的正确与否。
  • 甘谀乐疢 (chèn):指喜欢听奉承话,乐于疾病。
  • 讳疾忘砭 (biān):指隐瞒疾病,忘记治疗。
  • 响迩 (xiǎng ěr):指声音远近。
  • 扬燖 (xún):指声音传播。
  • 铭背三缄:指在金人背后刻上三道封印,比喻言语谨慎。

翻译

在远古结绳记事的年代,众人的声音汇聚成一片。 书写时,声音通过手腕传达,笔墨浓重,笔锋锐利。 不顾文字的正确与否,喜欢听奉承话,乐于疾病,隐瞒疾病,忘记治疗。 谁能听到远近的声音,或许担心声音的传播。 正如此金人,背后刻上三道封印,以示言语的谨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古代结绳记事的背景,描绘了众声喧哗的场景,并以此隐喻言语的力量和危险。诗中“载声于腕,墨深管铦”形象地表达了书写的力量,而“陷文不顾,甘谀乐疢,讳疾忘砭”则批判了人们对言语的轻率和不负责任。最后,以金人铭背三缄的典故,强调了言语谨慎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言语使用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