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三日:即二十三日。
- 蒲圻:地名,今湖北省赤壁市。
- 谢中丞:人名,具体身份不详,中丞为官职名。
- 鹤发:指白发,形容年老。
- 丹容:红润的面容,形容健康。
- 骑乘:骑马。
- 口占:即兴作诗。
- 沧海:大海。
- 红尘:尘世,人间。
- 祥瑞物:象征吉祥的事物。
- 芝草:传说中的仙草,象征长寿。
-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
翻译
在二十三日那天,我到达蒲圻,谢中丞以九十二岁高龄出迎。他白发苍苍,面色红润,依然能够骑马,真是人间难得的祥瑞。我即兴作了两首绝句来纪念这一盛事。
曾经目睹沧海变成红尘,云卷云舒,沙飞沙落,见证了人世的变迁。 即使是圣明朝代的祥瑞之物,也不需要芝草和麒麟来象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谢中丞九十二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的形象,表达了对其长寿与健康的赞美。诗中“沧海化红尘”一句,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喻了人世的沧桑变化。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谢中丞本身即是难得的祥瑞,无需其他象征物来证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长寿者的敬仰之情。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广陵曲戏赠黄昭质时昭质校士归 》 —— [ 明 ] 袁宏道
- 《 山中 》 —— [ 明 ] 袁宏道
- 《 秋日同邹伯学过崔晦之村庄 》 —— [ 明 ] 袁宏道
- 《 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 》 —— [ 明 ] 袁宏道
- 《 步小修韵怀景升 》 —— [ 明 ] 袁宏道
- 《 惠安伯园亭看芍药开至数十万聊述数绝以纪其盛兼赠主人 》 —— [ 明 ] 袁宏道
- 《 漫兴 》 —— [ 明 ] 袁宏道
- 《 陶石篑兄弟远来见访诗以别之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