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叹有引

道旁老农植杖歔,向人欲语气踌躇。 自言胼胝三十载,频岁家无担石储。 旧时八口依耒耜,男田女馌列编闾。 十年兵火无耕地,几处村烟失故居。 幼儿弃去长充役,徵徭备糗刻难徐。 独留零丁乾骨髓,忍死犹恋旧犁锄。 去冬将牛贷邻种,春来代畜勉终畬。 酒肉三时无童饷,黍鸡昨夜接来胥。 已知新税当黾急,更道前逋不少纾。 晨兴疾步驱前陌,计亩输公粒无馀。 自怜筋力今疲竭,将来片土究为墟。 闻说九重哀蔀屋,胡然三尺重徵糈。 又传明诏多蠲恤,云何督责今如初。 以兹吞声仍久立,含酸一讯北来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植杖:拄着拐杖。
  • :叹息声。
  •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出的硬皮。
  • 担石:古代容量单位,一担等于十斗,一石等于十斗。
  • 耒耜:古代农具,用来耕地。
  • :给田间耕作的人送饭。
  • 编闾:编户,指普通百姓。
  • 徵徭:征召劳役。
  • 备糗:准备干粮。
  • 零丁:孤独无依。
  • 乾骨髓:形容极度贫困。
  • 犁锄:农具,指耕作。
  • :开垦三年的田地。
  • 黍鸡:黍米和鸡,指简单的食物。
  • 来胥:来人,指官吏。
  • 黾急:急迫。
  • 前逋:以前的欠税。
  • :田间的小路。
  • 蔀屋:草屋,指贫穷的住所。
  • 徵糈:征收粮食。
  • 蠲恤:免除赋税和劳役。
  • 督责:监督责罚。

翻译

道旁的老人拄着拐杖叹息,向人诉说时语气犹豫。他自述辛勤耕作三十年,连年家中粮食不足。过去一家八口依靠农具生活,男女分工,男人耕田,女人送饭,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十年的战乱使得田地荒废,几处村庄失去了往日的居所。幼儿被遗弃,长子被征召服役,征税和劳役不断,难以喘息。只剩下孤独无依的老人,尽管贫困至极,仍舍不得放弃耕作。去年冬天将牛借给邻居耕种,春天来临时自己勉强用代畜耕作。平时没有酒肉,只有简单的黍米和鸡,昨天官吏来接收了。已知新税迫在眉睫,更别说之前的欠税了。清晨急忙赶往田间,计算着每亩要上交的粮食,几乎没有剩余。自感体力已尽,将来这片土地也将荒废。听说皇帝同情贫苦百姓,为何还要加重征收粮食。又听说有明诏减免赋税和劳役,但为何现在监督责罚依旧如初。因此老人带着悲伤,久久站立,含着辛酸询问北来的车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老农的自述,深刻描绘了战乱和重税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诗中老农的形象生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通过对老农生活的细致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整首诗情感沉重,语言简练,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民怨的佳作。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