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观国还会稽兼寄陶周望兄弟

且莫听啼魂,烟岚路亦昏。 山连内史宅,水到贺公门。 晓月兰桡市,春风黛绿村。 个年题壁处,霜洗旧苔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岚(yān lán):山中的雾气。
  • 内史宅:指古代官员的住宅,这里可能指周观国的家乡。
  • 贺公门:贺公,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名人,这里指其家门前的水道。
  • 兰桡(lán ráo):装饰华美的船桨,代指船。
  • 黛绿(dài lǜ):深绿色,这里形容村庄的景色。
  • 个年:那年。
  • 题壁:在墙壁上题诗。

翻译

且不要让离别的悲伤占据心灵,山中的雾气使得道路也显得昏暗。 山脉连绵至内史的宅邸,水流直达贺公的家门。 清晨的月光照耀着停泊船只的市集,春风吹拂着深绿的村庄。 那一年我们在墙壁上题诗的地方,如今已被霜雪洗净了旧时的苔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友人周观国返回会稽的情景,并表达了对过去共同经历的怀念。诗中通过“烟岚”、“山连内史宅”、“水到贺公门”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朦胧而富有历史感的山水画卷。后两句则通过“晓月兰桡市”和“春风黛绿村”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美丽。结尾的“个年题壁处,霜洗旧苔痕”则巧妙地以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了人事的变迁和岁月的无情,表达了对往昔的深深怀念。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