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惟长先生归窆途中偶成

板桥丝柳黄泥路,曾是从公送人处。 麻衫扫地额沾沙,蒿里一声公又去。 长堤雨暗血滋衣,幡旐遥遥捲飞絮。 白杨无数鬼啼风,三十六人唱烟雾。 人生要死何用愁,白日红轮攀不住。 赤髭黄卷忏他生,皓齿清歌乐朝暮。 薄留风雅驻欢场,高筑糟丘驱大怖。 一斗憨憨睡宝池,大士心许佯赪怒。 少日倔强老更颠,料公拍手庵罗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iǎn):埋葬。
  • 蒿里:古代葬地。
  • 幡旐(fān zhào):出丧时的仪仗。
  • :同“卷”。
  • 赤髭黄卷:赤髭指红色的胡须,黄卷指书籍,这里可能指修行或学习。
  • (chàn):忏悔。
  • 糟丘:酒糟堆积如山,形容酗酒。
  • 大怖:极大的恐惧。
  • 憨憨:形容人憨厚或愚笨的样子。
  • 佯赪怒:假装生气。
  • 庵罗树:一种树名,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场景或象征。

翻译

在板桥上,柳丝轻拂,黄泥路上,我曾随先生送别他人。 如今,穿着麻衣,额头沾满沙土,在葬地蒿里,一声哀歌,先生又离我们而去。 长堤上,雨点暗淡,血迹染衣,出丧的仪仗卷起飞絮,远远地飘扬。 无数白杨树下,风中鬼魂哭泣,三十六人唱着烟雾般的哀歌。 人生终有一死,何必忧愁,白日红轮无法攀附。 红胡须,黄书籍,为来生忏悔,洁白的牙齿,清亮的歌声,只为朝朝暮暮的欢乐。 留下风雅在欢乐的场所,高筑酒糟山以驱散大恐惧。 一斗酒,憨憨入睡在宝池,大士心中许可,却假装生气。 年轻时倔强,老来更加颠狂,料想先生会在庵罗树下拍手欢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葬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板桥丝柳”、“黄泥路”、“长堤雨暗”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赤髭黄卷”、“皓齿清歌”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逝者生前的风采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