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邙(běi máng):山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古代多有王侯将相葬于此。
- 苍松老鬣:苍老的松树枝条,鬣(liè)指松树的枝条。
- 铜驼陌:古代洛阳的一个地名,因有铜铸的骆驼而得名,曾是繁华之地。
- 面上土:指尘埃,比喻微不足道。
- 白杨:一种树,常植于墓地。
- 姥(mǔ):老妇人。
- 石虎:古代传说中的怪兽,这里指山中的石头。
- 衣冠:指士人的服饰,这里代指士人。
- 寿陵:指皇帝的陵墓。
- 乌鸦能汉语:比喻不可能的事情,乌鸦不会说人话。
翻译
苍老的松树枝条在风中摇曳,孤寂的烟雾缭绕,无人问津。 铜驼陌上的昔日王侯,如今已成过往,化为行人脸上的尘埃。 山头的白杨树仿佛变成了老妇人,夜夜在田中驱赶着石头怪兽。 士人们向北方的寿陵致敬,而树上的乌鸦竟能说汉语,这不过是荒诞的幻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北邙山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诗中“苍松老鬣风掀舞”和“铜驼陌上旧王侯”等句,以苍松和铜驼为象征,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繁华的消逝。后两句则通过荒诞的想象,如“白杨化为姥”和“乌鸦能汉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和荒凉的氛围,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