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太华
天地如文人,精华不可刊。
而其秀杰气,常在水与山。
华山翠天表,五岳让高寒。
当其匠意时,百灵穷肺肝。
琢以月天斤,洗以银浦澜。
抺以洪濛烟,照以日月丸。
十二楼五城,处处映青鬟。
尝恐诸仙人,鹤辔憩此间。
天风刷毛羽,千里佩珊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刊:刻,这里指雕刻、塑造。
- 秀杰气:指天地间的杰出美景。
- 翠天表:形容华山高耸入云,仿佛触及天际。
-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通常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百灵:泛指各种神灵。
- 肺肝:比喻心思、精力。
- 月天斤:指月亮的斧头,比喻月光的锋利。
- 银浦澜:银河的波澜,比喻银河的清澈。
- 洪濛烟:指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比喻朦胧的景象。
- 日月丸:指太阳和月亮,比喻光明的照耀。
- 十二楼五城:神话中的仙境,比喻华山的美景如同仙境。
- 青鬟:指仙女的发髻,比喻华山的秀美。
- 鹤辔:仙鹤的缰绳,比喻仙人的坐骑。
- 珊珊:形容玉器相击声,这里比喻仙人行走时的声音。
翻译
天地就像文人一样,其精华之美无法雕刻。 而那杰出美景,常在水与山之间。 华山高耸入云,五岳都比不上它的寒冷和高峻。 当它被匠心独运时,各种神灵都耗尽了心思。 用月亮的斧头雕琢,用银河的波澜洗净。 用混沌的烟雾涂抹,用太阳和月亮的光辉照耀。 十二楼五城,处处映照着仙女的秀美发髻。 常担心各路仙人,会骑着仙鹤在此歇息。 天风吹拂着羽毛,千里之外都能听到玉器相击的清脆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以华山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华山的雄伟与秀美。诗人将天地比作文人,强调其精华之不可雕刻,进而突出华山的自然之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和仙境意象,如“月天斤”、“银浦澜”、“十二楼五城”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使华山的美景更显得神秘而令人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华山的热爱与赞美。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灯下观菊花影同社中诸友赋 》 —— [ 明 ] 袁宏道
- 《 小修久住沙市苏潜夫迟之十馀日矣雨中集刘绳之高斋小脩忽至赋得十灰 》 —— [ 明 ] 袁宏道
- 《 偶作 》 —— [ 明 ] 袁宏道
- 《 别无念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蕲阳舍舟从兴国走咸宁道出金牛镇山路如刀脊飞雪浸肤舆人艰窘几不能步然千峰缀雪或如鸦鵛或如积琼亦行役之一快也道中随事口占遂得十六绝句 》 —— [ 明 ] 袁宏道
- 《 别恨篇为方子公赋 》 —— [ 明 ] 袁宏道
- 《 将发黄特同舟为王以明先生龚散木家伯修小修俱同访龙湖者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蕲阳舍舟从兴国走咸宁道出金牛镇山路如刀脊飞雪浸肤舆人艰窘几不能步然千峰缀雪或如鸦鵛或如积琼亦行役之一快也道中随事口占遂得十六绝句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