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房村

野廓吹加劲,膏微影渐黄。 残垆煨粪火,败絮拥蒿床。 站远酸皮骨,沙飞涩胃肠。 离魂相伴往,合眼见江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廓(yě kuò):野外宽阔的地方。
  • 膏微(gāo wēi):指天色微亮,黎明时分。
  • 残垆(cán lú):残余的火炉。
  • 煨粪火(wēi fèn huǒ):用粪火慢慢烧煮。
  • 败絮(bài xù):破旧的棉絮。
  • 蒿床(hāo chuáng):用蒿草铺成的床。
  • 站远(zhàn yuǎn):站立远处。
  • 酸皮骨(suān pí gǔ):形容身体极度疲惫。
  • 沙飞(shā fēi):沙尘飞扬。
  • 涩胃肠(sè wèi cháng):形容食物粗糙,难以消化。
  • 离魂(lí hún):离开身体的灵魂,形容极度思念。
  • 合眼(hé yǎn):闭上眼睛。
  • 江乡(jiāng xiāng):江边的家乡。

翻译

野外宽阔的地方风力增强,天色微亮,影子渐渐变黄。 残余的火炉用粪火慢慢烧煮,破旧的棉絮覆盖在蒿草铺成的床上。 站立远处,身体感到极度疲惫,沙尘飞扬,食物粗糙难以消化。 极度思念之下,闭上眼睛就能见到江边的家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野外宿营时的艰苦环境和深切思乡之情。通过“野廓吹加劲”、“残垆煨粪火”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了荒凉而艰苦的自然环境。而“离魂相伴往,合眼见江乡”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闭上眼睛就能梦回江边的家乡,情感真挚动人。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