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雅诗二十首许由

黄唐日已远,举世绝纯庞。 时心相迫促,其下乃河江。 独慨者谁子,高人卧北窗。 作诗仍饮酒,真意总盈腔。 虚室有馀韵,素襟不可双。 拂衣归去来,岂为乡里降。 门前五株柳,千秋处士杠。 桃津如可问,人在武陵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唐:指古代的黄帝和唐尧,这里泛指古代的圣王时代。
  • 纯庞:纯朴宽厚。
  • 时心:指当时人们的心态。
  • 迫促:急迫,紧迫。
  • 高人:指超脱世俗的高士。
  • 盈腔:充满胸腔。
  • 虚室:空旷的房间,比喻心境空明。
  • 素襟:纯洁的心怀。
  • 拂衣:挥动衣袖,表示决绝或高傲。
  • 归去来:归来。
  • 处士杠:指隐士的标志。
  • 桃津:桃花源的渡口,比喻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武陵艭:武陵的船,武陵是桃花源的所在地。

翻译

古代的黄帝和唐尧时代已经远去,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那份纯朴宽厚。 当时人们的心态变得急迫,就像江河一样汹涌澎湃。 只有一个人独自感慨,这位高士安卧在北窗之下。 他一边作诗一边饮酒,真实的情感充满了胸腔。 在他的空旷房间中,有着余韵悠长,他纯洁的心怀无人能比。 他挥动衣袖,决定归来,不为乡里的世俗所降服。 门前有五株柳树,成为了千秋隐士的标志。 如果可以询问桃花源的渡口,那里的人们就像在武陵的船上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纯朴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高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中“高人卧北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隐士超然物外的形象,而“虚室有馀韵,素襟不可双”则进一步以空灵的意境和纯洁的情感,展现了隐士内心的世界。结尾的“桃津如可问,人在武陵艭”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