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元日

湖柳侵街水接门,东风缬缬澹微温。 久乘下泽无官韵,乍著红衫有摺痕。 皓首赪颜俱入市,碧芽新鸟又成村。 归来且坐梅花下,倒却鹅黄四五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元日:乙巳年的元旦,即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 :蔓延,延伸。
  • 缬缬(xié xié):形容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 :淡泊,平静。
  • 下泽:指低洼的沼泽地,这里比喻平凡的生活环境。
  • 官韵:官方的气派或风度。
  • 摺痕(zhé hén):折痕,指新衣服上的折痕。
  • 皓首:白发,指老年人。
  • 赪颜(chēng yán):红润的面色,这里指年轻人。
  • 碧芽新鸟:比喻生机勃勃的景象。
  • 鹅黄:淡黄色,这里指淡黄色的酒。

翻译

湖边的柳树蔓延至街道,湖水与家门相连,东风轻轻吹拂,带来淡淡的温暖。长时间处于平凡的生活中,已无官方的气派,突然穿上红衫,新衣服上的折痕清晰可见。白发老人和红润面色的年轻人都来到市集,生机勃勃的景象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村落。回家后,坐在梅花树下,倒上几樽淡黄色的酒,静静品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乙巳年元旦的景象,通过湖柳、东风、红衫等元素,展现了节日的宁静与生机。诗中“久乘下泽无官韵”反映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接受,而“乍著红衫有摺痕”则透露出对新生活的期待。结尾的“倒却鹅黄四五樽”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节日的庆祝。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