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宪副诗轴见寄兼呈年家岑都谏

白雪声高俯众鸣,纵横笔阵万人倾。 端令苏李为奴隶,肯放钟王作主盟。 六诏甘棠歌蔽芾,三槐清荫侈舒荣。 秋来多少霜台兴,兰荐芬芳菊吐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雪声高:比喻高雅的诗文。
  • 俯众鸣:超越其他声音,意指诗文超群。
  • 纵横笔阵: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结构严密。
  • 万人倾:受到众人的赞赏和倾慕。
  • 苏李:指苏轼和李清照,两位宋代著名文学家。
  • 奴隶:此处比喻为被超越的对象。
  • 钟王:指钟嵘和王勃,两位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家。
  • 主盟:主导地位。
  • 六诏: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部落联盟,此处可能指代某个地区或群体。
  • 甘棠:古代传说中的神树,象征着恩泽和庇护。
  • 蔽芾: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 三槐:古代指三公(最高官职)的代称,此处可能指代高官显贵。
  • 清荫:清凉的树荫,比喻庇护或恩泽。
  • 侈舒荣:过度地享受荣耀。
  • 霜台:指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 兰荐芬芳:比喻推荐的人才品德高尚。
  • 菊吐英:菊花盛开,比喻人才辈出。

翻译

高雅的诗文声超越众声,笔力雄健,文章结构严密,受到万人的赞赏。 足以让苏轼和李清照这样的文学大家都显得逊色,不让钟嵘和王勃这样的文学评论家主导文坛。 在某个地区或群体中,恩泽如甘棠树般茂盛,庇护着人们;而高官显贵们则在清凉的树荫下,过度地享受着荣耀。 秋天来临时,御史台中涌现出许多兴旺的景象,推荐的人才品德高尚,如同芬芳的兰花,而新的人才则如盛开的菊花,层出不穷。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某位文人的卓越才华和其在文坛上的主导地位。诗中通过对比苏李、钟王等文学巨匠,突出了这位文人的超群之处。同时,诗中也描绘了社会上的恩泽与荣耀,以及秋天时节人才辈出的景象,表达了对时代繁荣和文化兴盛的赞美。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学修养和时代精神。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