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邸和寄社英

江头打坐伴凫鸥,谁似清溪隐者流。 索杖鹤随松畔榻,烹茶云覆竹边瓯。 句联石鼎知何日,书到梅关又九秋。 五马未能宽羁靮,几时同访北山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宦邸:官邸,官员的住所。
  • 和寄:和诗寄赠。
  • 社英:指诗社中的才俊。
  • 凫鸥:野鸭和鸥鸟,常用来比喻隐士或闲适的生活。
  • 索杖:拄杖。
  • 鹤随:鹤跟随,形容隐士的伴侣或随从。
  • :床。
  • 烹茶:煮茶。
  • 云覆:云覆盖,形容环境幽静。
  • 竹边瓯:竹林边的茶杯。
  • 句联:诗句的联句。
  • 石鼎:石制的鼎,古代用于煮食或祭祀。
  • 梅关:地名,指梅岭关,位于今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处。
  • 九秋:指秋季的九十天,也泛指秋天。
  • 五马:古代官员的代称,五马分尸是古代的一种极刑,这里可能指官员的繁忙或束缚。
  • 羁靮:束缚,羁绊。
  • 北山:山名,这里可能指具体的山,也可能是泛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在江边静坐,与野鸭和鸥鸟为伴,谁能像这清溪旁的隐士一样自在。拄着杖,鹤儿跟随,在松树旁的床上休息,煮茶时云雾覆盖在竹林边的茶杯上。不知何时能将诗句联成石鼎,书信到达梅关又已是九秋时节。虽然身为官员,却仍感束缚,不知何时能与你一同访问北山,享受游历之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画面,通过江头打坐、鹤随松畔、烹茶云覆等意象,展现了隐士清静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中“句联石鼎知何日,书到梅关又九秋”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期待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结尾的“五马未能宽羁靮,几时同访北山游”则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