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 陶益
船上三更后,天边一雁过。 远声闻浦口,清影落渔蓑。 故国犹怜汝,他乡更奈何。 因之感同气,惆怅向烟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更(sān gēng):古代中国将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即夜晚的中间时段,大约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 浦口(pǔ kǒu):江河的岸边,特指船只停靠的地方。
  • 渔蓑(yú suō):渔夫穿的蓑衣,一种用草或棕编制的雨衣。
  • 同气(tóng qì):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这里比喻关系亲近的人。

翻译

夜晚船上三更时分,天边飞过一只孤雁。 它的叫声传到江岸,清晰的影子映在渔夫的蓑衣上。 遥远的故乡还怜爱着你,而在异乡又能怎样呢? 因此感慨与你有相同的气息,惆怅地望着烟波浩渺的水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夜晚船上孤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乡生活的无奈。诗中“三更”与“一雁”形成对比,突出了孤寂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故国”与“他乡”的对比,加深了诗人的乡愁。最后,诗人以“同气”自喻,表达了对孤雁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