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二首

· 陶益
河汉阴阴夜寂寥,闺中乞巧拜青霄。 暂移翠管封蛛网,斜插金钿望鹊桥。 纤手穿针云影动,露台结彩烛光摇。 一年一度长相会,纵有离愁亦易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汉:银河。
  • 阴阴:阴暗的样子。
  • 寂寥:寂静空旷。
  • 闺中:女子的卧室。
  • 乞巧:七夕节女子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的习俗。
  • 青霄:天空。
  • 翠管:翠色的笔管,指笔。
  • 蛛网:蜘蛛结的网。
  • 金钿:金制的花饰,古代妇女的首饰。
  • 鹊桥:传说中七夕时,喜鹊搭成的桥,供牛郎织女相会。
  • 纤手:细嫩的手。
  • 云影:云的影子。
  • 露台:露天平台。
  • 结彩:装饰彩灯或彩带。
  • 烛光摇:烛光摇曳。
  • 离愁:离别的忧愁。

翻译

银河在阴暗的夜空中静静流淌,女子的闺房里,她们在寂静的夜晚向着天空祈求智巧。她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笔,用翠色的笔管轻轻封住蜘蛛网,又将金制的花饰斜插在发间,仰望着传说中的鹊桥。她们纤细的手指穿过针眼,云影随之轻轻摇动,露天的平台上装饰着彩灯,烛光在风中摇曳。一年一度的相会即将到来,即使有离别的忧愁,也容易被这美好的时刻所消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夜晚女子们的活动和心情。诗中通过“河汉阴阴”、“闺中乞巧”等词句,营造出七夕特有的浪漫氛围。女子们“暂移翠管封蛛网,斜插金钿望鹊桥”,展现了她们对节日的期待和对爱情的向往。结尾的“一年一度长相会,纵有离愁亦易消”则表达了即使有离愁,但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忧愁都会被相聚的喜悦所替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七夕节的浪漫与温馨。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