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吴下诸友

· 陶益
飘泊萍蓬念独劳,百年尘路恋绨袍。 云停粤岭江声渺,雁落吴门剑气高。 季子得金还上国,长卿能赋拜仙曹。 自怜贫病不相放,那觉四愁侵二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飘泊:漂泊不定。
  • 萍蓬:比喻行踪不定。
  • 念独劳:心中独自感到劳苦。
  • 百年:指一生。
  • 尘路:尘世的道路,比喻人生的旅途。
  • 绨袍:粗丝绢制成的袍子,比喻简朴的生活。
  • 云停:云彩停留,形容景色。
  • 粤岭:指广东一带的山岭。
  • 江声渺:江水的声音遥远。
  • 雁落:雁群降落。
  • 吴门:指江苏一带。
  • 剑气高:比喻英勇豪迈的气概。
  • 季子:指春秋时期的季札,这里泛指有才能的人。
  • 得金:获得财富或荣誉。
  • 还上国:回到京城或故乡。
  • 长卿: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这里泛指有才华的人。
  • 能赋:擅长作诗赋。
  • 拜仙曹:被授予高官,比喻得到重用。
  • 自怜:自我怜悯。
  • 贫病:贫穷和疾病。
  • 不相放:不放过,不断困扰。
  • 四愁:指各种忧愁。
  • 侵二毛:侵扰年老的人,二毛指头发黑白相间,比喻年老。

翻译

漂泊不定,心中独自感到劳苦,一生在尘世的道路上,依然留恋简朴的生活。 云彩停留在广东的山岭,江水的声音遥远,雁群降落在江苏,英勇的气概高昂。 有才能的人获得荣誉回到京城,有才华的人擅长作诗赋,被授予高官。 自我怜悯,贫穷和疾病不断困扰,不觉中各种忧愁侵扰着年老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简朴生活的留恋,同时描绘了远方景色和友人的成就,对比自己的境遇,流露出自怜和忧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飘泊萍蓬”、“绨袍”、“剑气高”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