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陈白沙先生书院次同年赵司务韵

清秋祠外水明砂,千古高风岂易誇。 一表孤诚陈魏阙,百年慈母共天涯。 学亏易简终旁径,道接朱程是大家。 此日瞻依庑阶下,羹墙如在思弥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陈白沙: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号白沙。
  • 书院:古代的学术机构,类似于现代的学院或研究所。
  • 同年:科举考试中同一年考中的人。
  • 赵司务:人名,可能是作者的同年。
  • 清秋:清爽的秋天。
  • (cí):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地方。
  • 魏阙 (wèi què):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这里指朝廷。
  • 慈母:慈爱的母亲。
  • 易简:易经的简易之道。
  • 朱程:指朱熹和程颐,宋代著名儒家学者。
  • 大家 (dà jiā):大儒,指学问渊博的人。
  • 瞻依 (zhān yī):仰望依恋。
  • 庑阶 (wǔ jiē):古代建筑中的廊下台阶。
  • 羹墙 (gēng qiáng):比喻对先贤的思念如面对墙壁,无法触及。

翻译

在清爽的秋天,我拜访了陈白沙先生的书院,外面的水清澈见底,沙石清晰可见。陈先生的高尚风范,岂是轻易可以夸赞的。他的一封忠诚之书呈给了朝廷,一生与慈母共度天涯。他的学问虽未达到易经的简易之道,但他的道学传承自朱熹和程颐,是大儒之列。今日我站在书院的廊下台阶下,仰望依恋,对陈先生的思念如同面对墙壁,无法触及,反而更加深切。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明代学者陈白沙的敬仰和思念。诗中,“清秋祠外水明砂”描绘了书院的清幽环境,为后文的敬仰之情做了铺垫。诗中提到陈白沙的忠诚和学问,以及他与慈母的深情,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地位。结尾的“羹墙如在思弥加”巧妙地以墙壁比喻思念之深,表达了作者对陈白沙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先贤的一种崇高致敬。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