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比部: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部长。
- 崆峒岩: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以山势险峻、景色秀丽著称。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寂静。
- 青壁:青色的山壁。
- 芙蓉:荷花的别称,这里比喻山峰秀丽如芙蓉。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珍贵。
- 日下:指京城,古代以日喻君,日下即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 玉龙:指皇帝的马车,象征皇权。
- 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 黛色:青黑色,常用来形容山色或水色。
- 暮烟:傍晚的烟雾。
- 谪籍:被贬谪的记录。
- 幽杳:深远幽静。
- 逸士:隐士,指隐居的贤人。
翻译
举杯在凄凉中远望山峰,那削成的青色山壁如同秀美的芙蓉。 传说中有客人在这里寻找仙草,京城中又有谁在驾驭着象征皇权的玉龙。 树梢上的秋色随着凉风起舞,岩石前的青黑色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浓重。 若不是因为被贬谪至此,怎能在这幽静的石上留下隐士的足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崆峒岩的壮丽景色,通过“青壁秀芙蓉”、“瑶草”、“玉龙”等意象,展现了山水的神秘与皇权的威严。诗中“非缘谪籍邻幽杳,石上争题逸士踪”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
区大相的其他作品
- 《 东征从军行 》 —— [ 明 ] 区大相
- 《 九日之夕过黎惟仁紫芝山房兼怀燕京亲友 》 —— [ 明 ] 区大相
- 《 和汪公干冬日游西山宿东峪寺 》 —— [ 明 ] 区大相
- 《 还至胥江顺庆儒懿嘉贞恭慈国诸侄来迎 》 —— [ 明 ] 区大相
- 《 再入显灵道院有感 》 —— [ 明 ] 区大相
- 《 闻宪府李公增修星岩之胜遥有此寄 》 —— [ 明 ] 区大相
- 《 梁少仲黄汝纶约游?川作此往订 》 —— [ 明 ] 区大相
- 《 竹莲双瑞图为陆大夫赋 》 —— [ 明 ] 区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