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平甫同年宰嘉兴

东南信多美,此地霸王州。 云凫去渺渺,江路溯悠悠。 宿昔嘉禾郭,今兹烟雨楼。 水绕吴洲曲,山连秦望浮。 河阳种花去,单父鸣琴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凫(fú):云中的野鸭,比喻远行的船只。
  • 江路溯(sù):沿着江路逆流而上。
  • 宿昔:往昔,过去。
  • 嘉禾郭:嘉兴的别称,因古代盛产嘉禾(即优质稻米)而得名。
  • 今兹:现在。
  • 烟雨楼:嘉兴名胜,因常有烟雨朦胧而得名。
  • 吴洲曲:指吴地曲折的河流。
  • 秦望:山名,在嘉兴附近,因秦始皇曾登此山望海而得名。
  • 河阳种花:指在河阳(今河南孟州)种植花木,这里比喻何平甫在嘉兴的美好治理。
  • 单父鸣琴:典故,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宓子贱治理地方时,常在堂上鸣琴,表示其治理得法,政简刑轻。

翻译

东南地区确实有许多美景,这个地方曾是霸王的州府。云中的野鸭远去,江路悠长,逆流而上。往昔这里是盛产嘉禾的嘉兴城,现在则是烟雨朦胧的楼阁。水流环绕着吴地的曲折河流,山脉与秦望山相连,仿佛漂浮其上。你去嘉兴,就像在河阳种花,又如单父的宓子贱鸣琴治理,游历其中。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赠给同年何平甫赴嘉兴任县令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嘉兴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通过“云凫”、“江路”、“烟雨楼”等意象,展现了嘉兴的美丽与神秘。同时,诗人以“河阳种花”和“单父鸣琴”的典故,比喻何平甫的治理将如花木般繁盛,如琴声般和谐,表达了对何平甫治理嘉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