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七舍弟游崇元观共题罗太史雪浪阁

阁迥玄潭出,山回绀殿虚。 云霞窥坐榻,神鬼护精庐。 何意终逃禄,谁同赋遂初。 地犹三诏后,人是一龙馀。 亭放徵君鹤,银焚学士鱼。 捷猿攒暗壁,闲雀下空除。 溪罢严陵钓,园荒董相蔬。 贤良今对策,太史旧藏书。 蕴玉山情适,披云野望舒。 清尘不可接,高步访天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ǒng):远,高远。
  • (gàn):深青带红的颜色,常用来形容佛殿的颜色。
  • 精庐:精舍,指僧人或道士的修行之所。
  • 逃禄:逃避官职,指隐居。
  • 赋遂初:指写诗表达初心的愿望。
  • 三诏:古代皇帝三次征召,表示对某人的重视。
  • 一龙馀:指龙之余,比喻杰出的人才。
  • 徵君: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 学士鱼:指古代学士的服饰上的鱼形图案,这里指学士的遗物。
  • 暗壁:隐蔽的墙壁。
  • 空除:空旷的台阶。
  • 严陵钓:指严子陵隐居钓鱼的故事,象征隐逸生活。
  • 董相蔬:指董仲舒的蔬食生活,象征清贫而学问的生活。
  • 蕴玉山:比喻山中藏有宝玉,指山中的美景或隐居之地。
  • 披云:拨开云雾,比喻开阔视野。
  • 清尘: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 天居:指天上的居所,比喻高远或神圣的地方。

翻译

阁楼高耸,仿佛触及深邃的玄潭,山势回环,绀色的佛殿显得幽静。 云霞似乎在窥视着坐榻,神鬼守护着这精舍。 我何其有幸能逃避官职,与谁一同赋诗表达初心。 此地曾是皇帝三次征召后的隐居之地,人中龙凤的余韵犹存。 亭中放飞了徵君的鹤,银饰上焚烧着学士的鱼。 敏捷的猿猴在暗壁间攒动,闲散的雀鸟在空旷的台阶下飞翔。 溪边停止了严子陵的钓鱼,园中荒芜了董相的蔬食。 贤良今日在此对策,太史的旧藏书依旧。 山中蕴藏着玉石,心情舒畅,拨开云雾,野外的望舒开阔。 高洁之物不可触及,我将以高远的步伐,去访问那神圣的天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与七舍弟同游崇元观并共题罗太史雪浪阁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事物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迥阁”、“绀殿”、“逃禄”、“三诏”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无限憧憬。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