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山居十首

· 高濂
山径绿阴肥。香冷红稀。午窗梦醒子规啼。流水落花春去也,柳絮沾泥。 把钓坐临溪。乐矣忘饥。得鱼沽酒自相宜。眼底风波看已破,何是何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香冷红稀:形容花朵凋零,香气消散,红色稀少。
  • 子规:杜鹃鸟,常在春末夏初啼叫,声音凄切。
  • 柳絮沾泥:柳絮飘落,沾上泥土,形容春去花落的景象。
  • 把钓:持竿钓鱼。
  • 沽酒:买酒。
  • 眼底风波:眼前的事物变化,比喻世事无常。
  • 何是何非: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表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翻译

山间小径绿荫茂盛,花香已冷,红花稀少。午间梦醒,听见杜鹃鸟的啼叫。流水带着落花,春天已经离去,柳絮飘落沾上了泥土。

坐在溪边垂钓,快乐得忘记了饥饿。钓到鱼后买酒自饮,真是相得益彰。眼前的事物变化我已经看破,对世事的是非已经不再计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通过“山径绿阴肥”、“香冷红稀”等意象,展现了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诗中的“把钓坐临溪”、“得鱼沽酒自相宜”体现了诗人享受简单生活的乐趣,而“眼底风波看已破,何是何非”则彰显了诗人超脱世俗、看淡是非的豁达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的理想。

高濂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治疗赢疾,眼疾遂愈。曾在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隐居西湖。高濂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玉簪记》、《节孝记》、《遵生八笺》、《草花谱》、《野蔌品》、《四时幽赏》、《四时逸事》、《艺花谱》、《兰谱》等。 ► 2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