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周藩发都亭作
帝宠下宸旒,臣才忝国猷。
万年周带砺,千叶汉王侯。
委佩辞丹陛,张旃动彩辀。
再持封节出,频作使车游。
根本宜先重,闾阎足隐忧。
三时方亢旱,四海尚诛求。
节去梅犹夏,时祲麦不秋。
国章行展礼,民瘼在咨诹。
嵩洛为邦翰,燕云护帝州。
周南聊问俗,蓟北始鸣驺。
冠盖趋梁苑,山川览宋丘。
曳裾惭上客,授简愧名流。
祖席薰风接,皇恩湛露稠。
待看四牡入,非复侣枚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宸旒(chén liú):帝王的冠冕,借指帝王。
- 忝(tiǎn):谦辞,表示有愧于。
- 国猷(guó yóu):国家的谋划。
- 带砺(dài lì):比喻长久稳固。
- 旃(zhān):古代的一种旗。
- 彩辀(cǎi zhōu):彩色的车辕,指华美的车辆。
- 封节:指封赐的符节,代表使者的身份。
- 闾阎(lǘ yán):指民间。
- 亢旱(kàng hàn):严重的旱灾。
- 诛求(zhū qiú):苛求,索取。
- 祲(jìn):不祥之气。
- 咨诹(zī zōu):询问,征求意见。
- 嵩洛(sōng luò):指嵩山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 燕云(yān yún):指北方边疆。
- 鸣驺(míng zōu):指使者的车马声。
- 梁苑(liáng yuàn):指梁国的园林。
- 曳裾(yè jū):拖着衣襟,形容谦卑的样子。
- 授简:给予简牍,指给予书写的机会。
- 祖席(zǔ xí):祭祀的席位。
- 湛露(zhàn lù):浓重的露水,比喻恩泽深厚。
- 四牡(sì mǔ):四匹公马,指使者的车驾。
- 枚邹(méi zōu):古代的两位著名文人。
翻译
皇帝的恩宠如同帝王的冠冕般尊贵,我虽有愧于国家的谋划。万年的江山稳固如带砺,千秋的汉代王侯依旧显赫。我带着符节辞别了帝王的丹陛,张开旗帜,驾驶着彩色的车辕出发。再次持节出使,频繁地作为使者游历四方。国家的根本应当优先重视,民间的疾苦令人忧虑。长时间的严重旱灾,全国上下仍在苛求。时节已过梅雨,夏天依旧炎热,不祥之气使得麦子无法成熟。国家的礼仪即将展现,民众的疾苦需要咨询。嵩山洛水作为国家的屏障,燕云守护着帝都。我将在周南地区了解风俗,从蓟北开始鸣响使者的车马。冠盖聚集在梁国的园林,山川映照着宋国的丘陵。我惭愧地拖着衣襟,不敢与上宾相比,也愧于接受书写的机会。祭祀的席位上,皇恩如同浓重的露水般深厚。等待着四匹公马的归来,不再是与枚邹为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作为使者出行的复杂情感。诗中,诗人一方面感受到皇帝的恩宠和国家的重托,另一方面则对民间的疾苦和国家的困境深感忧虑。通过描绘出使的场景和沿途的风景,诗人展现了自己的谦卑和对国家的忠诚。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