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豫章待风鄱湖先寄宗良孔阳孟韬

鄱江回棹越湖波,五雨风停候晓过。 乡路正愁南海远,故人惟有豫章多。 心如蒲席常思挂,身上莲舟未惯歌。 强学歌来望南浦,不能飞渡欲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鄱湖:即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 越湖波:指越过湖面的波浪。
  • 五雨风停:五雨,指五次降雨,这里可能指多次风雨后的停歇。
  • 候晓过:等待天明时通过。
  • 南海:指广东一带,古时称为南海。
  •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 蒲席:用蒲草编织的席子,常用于坐卧。
  • 莲舟:装饰有莲花图案的小船,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水上旅行。
  • 南浦:南方的水边,常用于诗词中指送别之地。

翻译

从鄱江返回,越过湖面的波涛,经过多次风雨后,等待天明时继续前行。 故乡的路途遥远,令人忧愁,特别是南海那边;但好在豫章这里有许多故人。 我的心就像蒲席一样,常常想要挂起,不再远行;而我身上的莲舟,还未习惯于歌唱。 勉强学会歌唱,望着南方的水边,却不能飞越过去,我该如何是好。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鄱湖”、“越湖波”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五雨风停”则暗示了旅途中的不确定和等待。诗人的心境通过“蒲席”和“莲舟”的比喻得以生动展现,表达了他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结尾的“南浦”和“不能飞渡”则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无法归去的悲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旅途的感慨。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