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宴诗

清晨高宴会,薄暮未言疲。 铿填罗剑舄,纵横卧樽罍。 谬参俎豆光,得奉君子仪。 饮醇不知醉,饱德实充饥。 华林荫广厦,飞鸟鸣相随。 清风穆四筵,久阴上丹墀。 卜昼虽自昔,夜饮匪今斯。 燕歌有馀烈,赵瑟声正悲。 满堂盛言笑,感叹中自私。 竹帛无我名,安用生明时。 倘惠方驾顾,为君总前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铿填(kēng tián):形容声音响亮。
  • 剑舄(jiàn xì):剑和鞋,这里指武士的装备。
  • 樽罍(zūn léi):古代的酒器。
  • 谬参(miù cān):谦词,表示自己不配参与。
  • 俎豆(zǔ dòu):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
  • (mù):和煦,温和。
  • 四筵(sì yán):四座,指周围的人。
  • 丹墀(dān chí):古代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 卜昼(bǔ zhòu):古代占卜以决定白天的事宜。
  • 赵瑟(zhào sè):古代赵国的一种弦乐器。
  • 竹帛(zhú bó):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丝绸,这里指史书。
  • 方驾(fāng jià):并驾齐驱,比喻地位相当。
  • 前绥(qián suí):前导的绥带,这里指引领。

翻译

清晨举行盛大的宴会,直到傍晚仍未感到疲倦。宴会上声音响亮,武士们的剑和鞋散落一地,酒器横七竖八。我谦卑地参与其中,得以奉行君子的礼仪。饮酒不觉醉,饱受恩德如同充饥。华丽的林荫遮蔽着广阔的大厦,鸟儿相互鸣叫。和煦的清风吹拂着四周的宾客,久久的阴云上升至红色的台阶。虽然自古以来就有白天占卜的习俗,但夜晚的饮酒并非今日才有。宴会上的燕歌余音绕梁,赵瑟的声音正悲切。满堂都是欢声笑语,但内心却感慨万千。史书上没有我的名字,我又何必在明时生存。如果得到你的惠顾,我愿为你引领前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个人的感慨。诗中“铿填罗剑舄,纵横卧樽罍”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喧嚣和武士们的豪放,而“谬参俎豆光,得奉君子仪”则表达了诗人对参与宴会的谦卑与荣幸。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华林荫广厦”、“清风穆四筵”,增添了宴会的宁静与和谐。结尾处的“竹帛无我名,安用生明时”则透露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自嘲,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采与情怀。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