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凤楼前赠弟

有鸟朝阳鸣,飞向瑶台集。 楚楚吾家弟,爰来自畿邑。 畿邑五载閒,百度亦维辑。 皇风久已颓,尔其庶有立。 芸阁我倦栖,柏台子新入。 子优绳纠司,我愧青缃业。 归邸各异宿,入朝或交揖。 簉羽班始联,鸣佩声相及。 矢志将无同,共歌天保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凤楼:古代宫殿建筑,此处指皇宫。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高雅的居所。
  • 楚楚:形容整齐、鲜明。
  • 畿邑:京城附近的地区。
  • 维辑:维持秩序。
  • 皇风:指皇家的风范或政治风气。
  • 芸阁:古代藏书的地方,也指文人的书房。
  • 柏台:古代官署名,指御史台。
  • 绳纠:纠正错误,指监察职责。
  • 青缃:古代书籍的封套,此处指学问。
  • 簉羽:排列整齐的羽毛,比喻整齐有序。
  • 鸣佩:古代官员佩戴的玉佩,行走时发出声响。
  • 天保什: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此处指诗歌。

翻译

有只鸟儿朝着太阳鸣叫,飞向那仙境般的瑶台。 我那整洁鲜明的弟弟,从京城附近的地区来到这里。 在京城附近地区度过了五年,维持了百种秩序。 皇家的风范已经久未显现,你或许能够有所建树。 我在藏书的地方感到疲倦,而你刚进入御史台。 你在监察纠错方面表现优秀,我在学问上感到惭愧。 我们各自回到不同的住所,入朝时或许会互相致意。 排列整齐的羽毛刚刚联合,鸣佩的声音相互呼应。 我们的志向或许相同,共同吟唱天保什的诗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兄弟二人在朝中的不同职责与相互间的尊重和鼓励。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如“朝阳鸣”的鸟、“瑶台”、“皇风”等,表达了对弟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学问上的谦逊。诗中“芸阁”与“柏台”的对比,突显了兄弟二人在不同领域的成就与自我期许。最后,诗人以共同吟唱诗歌作为结尾,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和共同的理想。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