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㈠

· 陶安
神秀皆由造化功,山因夏史望尊隆。 崇关磊磊当冲要,南纪滔滔此会通。 千古岁寒存老柏,一亭秋兴感飞桐。 我来极目湖湘阔,作赋登高效楚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神秀:神奇秀美。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 夏史:夏朝的历史。
  • 望尊隆:声望尊贵。
  • 崇关:高大的关隘。
  • 磊磊:形容石头堆积的样子。
  • 南纪:南方的纪山,这里指大别山。
  • 会通:交汇贯通。
  • 岁寒:指冬天,也比喻困境。
  • 老柏:古老的柏树。
  • 飞桐:飘飞的桐叶,这里指秋天的景象。
  • 极目:尽目力所及远望。
  • 湖湘:指湖南一带。
  • 作赋:创作诗赋。
  • 登高:指登高望远。
  • 楚风:楚地的风俗或文化。

翻译

神奇秀美的景色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这座山因夏朝的历史而声望尊贵。 高大的关隘坚固地坐落在交通要冲,南方的纪山在这里交汇贯通。 千百年来,冬日里依然屹立着古老的柏树,一亭秋风中,飘飞的桐叶唤起了深深的感慨。 我来到这里,远望湖湘大地,创作诗赋,登高望远,效仿楚地的风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大别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中,“神秀皆由造化功”一句,既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也表达了对大别山美景的赞叹。后文通过对“崇关”、“南纪”、“老柏”、“飞桐”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以具象的景物展现了山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登高望远、效仿楚风的情怀,体现了对楚地文化的向往和敬仰。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