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馆书事

· 陶安
多年草木未芟除,野豕山獐走傍庐。 三二吏曹来捧牍,几回客枕罢观书。 秋江潮涨霜飞晚,暮霭鸿征月上初。 木落风高生远兴,思归意不在鲈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芟除:(shān chú) 割除杂草。
  • 野豕:(yě shǐ) 野猪。
  • 山獐:(shān zhāng) 山中的獐子。
  • 吏曹:(lì cáo) 官吏。
  • 捧牍:(pěng dú) 捧着文书。
  • 暮霭:(mù ǎi) 傍晚的雾气。
  • 鸿征:(hóng zhēng) 大雁南飞。
  • 木落:(mù luò) 树叶落下。
  • 鲈鱼:(lú yú) 一种鱼,常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翻译

多年的草木未被割除,野猪和山獐时常走近我的茅庐。 偶尔有几位官吏来送文书,几次因客人而停止了读书。 秋天的江潮涨起,霜降得晚,傍晚的雾气中大雁南飞,月亮初升。 树叶落下,风高气爽,激起了远行的兴致,思归的心情并不只是因为鲈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中“秋江潮涨霜飞晚”和“暮霭鸿征月上初”等句,以景生情,展现了秋天的壮阔与凄美。末句“思归意不在鲈鱼”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并非仅仅因为物质上的牵挂,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寄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家乡的深情。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