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罗堡㈠

· 陶安
朔汉强兵此渡江,前朝郡邑望风降。 中天日月新开国,大地山河一倚窗。 西楚无人撞玉斗,东都有客赋金釭。 上流冲要皆宁帖,定鼎何须力士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罗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军事要塞。
  • 朔汉:指北方的汉地,这里可能指北方强大的军队。
  • 前朝:指已经灭亡的朝代。
  • 中天日月:比喻新朝代的建立,如日月中天,光明照耀。
  • 大地山河:指整个国家的疆域。
  • 西楚: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
  • 玉斗: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可能指重要的决策或行动。
  • 东都:指洛阳,古代中国的东都。
  • 金釭:古代的一种灯具,这里可能指文人在东都的活动。
  • 上流冲要:指军事上的重要战略位置。
  • 宁帖:平静,安定。
  • 定鼎:比喻建立新的政权或朝代。
  • 力士扛:比喻需要强大的力量来支撑或建立。

翻译

北方的强大军队在此渡过江河,前朝的郡邑望风而降。 新朝代的建立如同日月中天,整个国家的山河尽收眼底。 西楚之地无人撞击玉斗,东都却有文人赋诗金釭。 重要的战略位置都已平静安定,建立新朝代何须大力士来扛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强兵渡江征服前朝郡邑的场景,以及新朝代建立后的景象。诗中通过“中天日月”和“大地山河”的比喻,展现了新朝代的辉煌和国家的辽阔。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西楚和东都的不同景象,表达了新朝代的稳定和文人的活跃。最后一句“定鼎何须力士扛”,强调了新朝代的稳固,无需过多武力支撑,体现了诗人对新朝代的信心和期待。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