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参刘参戎邀游虔州光孝寺看二井

良游荷胜招,忽与人境别。 木落山更苍,地暖气初冽。 稍寻奇俶观,遂竟灵异说。 境缘二井胜,事匪茫昧设。 灵气通山泽,寒潮应海月。 甘液岂泉蒙,春流因雷发。 妙理信中感,神机岂外泄。 汲同神瀵滋,饮异醴源竭。 山根潜地肺,水道走石穴。 久闻有此言,每令心赏绝。 游思六合外,归补水经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良游:愉快的游览。
  • 荷胜招:受到美好的邀请。
  • 人境别:与人间俗世不同。
  • 奇俶观:奇特的景观。
  • 灵异说:关于神奇异事的传说。
  • 境缘:因缘际遇。
  • 二井:指光孝寺中的两口井。
  • 灵气:自然界中的神奇气息。
  • 甘液:甜美的水。
  • 泉蒙:泉水源头。
  • 春流:春天的水流。
  • 神瀵滋:神水滋润。
  • 醴源:甜美的水源。
  • 地肺:地下的水源。
  • 水道:水流的路径。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世界。
  • 水经:古代地理书籍,记载水道。

翻译

愉快的游览受到了美好的邀请,突然感觉与尘世有所不同。树叶落下,山色更显苍翠,地气开始变得清新。逐渐寻找奇特的景观,最终听到了关于灵异传说的故事。因缘际遇,两口井显得尤为神奇,这些故事并非空穴来风。灵气与山川海洋相通,月光下的海潮应和着。甜美的水难道不是来自泉源,春天的水流因雷声而涌动。这些奇妙的感受是内心的体验,神奇的机缘岂能轻易泄露。汲取的水如同神水滋润,饮用的水与甜美的水源不同。山根潜藏着地下的水源,水流穿过石穴。久闻有这样的说法,每次都让人心生赞叹。游览思绪超越了天地四方,归来后补充了水经的缺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虔州光孝寺的游览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灵异传说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神秘的深刻感悟。诗中“灵气通山泽,寒潮应海月”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敬畏。结尾的“游思六合外,归补水经缺”则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索欲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区大相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