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郁孤台奉柬开府李公台

躧步陟崇冈,冬序正萧索。 孤台郁然峻,国顾尽寥廓。 千峰带郭起,二水绕城落。 霜华薄彩旃,朔气吹晓角。 胜览即要区,于宣在猷略。 武旅久偃息,儒风宁寂寞。 明公时秉钺,大府雄蛮落。 地以今镇重,道继前贤作。 恬寂实素衷,荣途厌蜷踔。 昔遇方下车,兹游值卧阁。 揆予闇知足,山隐未能确。 泉石有前期,风尘违夙诺。 登高骋遐瞩,驰思入玄漠。 岁晏滞芳游,心赏何由托。 愿因元公言,归寻孔颜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躧步(xǐ bù):轻步,小心翼翼地行走。
  • (zhì):登高。
  • 崇冈:高高的山冈。
  • 冬序:冬季的时节。
  • 萧索:萧条冷落。
  • 孤台:独立的台地。
  • 郁然:高耸的样子。
  • :险峻。
  • 国顾:环顾四周。
  • 寥廓:空旷辽阔。
  • 二水:两条河流。
  • 霜华:霜花。
  • 彩旃(zhān):彩色的旗帜。
  • 朔气:北方的寒气。
  • 晓角:清晨的号角声。
  • 胜览:美景。
  • 要区:重要的地区。
  • 于宣:在于宣扬。
  • 猷略:策略。
  • 武旅:军队。
  • 偃息:休息,停止。
  • 儒风:儒家的风范。
  • 寂寞:孤独无闻。
  • 明公:对李公的尊称。
  • 秉钺(yuè):执掌兵权。
  • 大府:大官府。
  • 蛮落:边远地区。
  • 前贤:前代的贤人。
  • 恬寂:恬淡安静。
  • 素衷:本心。
  • 荣途:仕途。
  • 蜷踔(quán chuō):曲折前行。
  • 下车:到任。
  • 兹游:这次游览。
  • 卧阁:卧病在床。
  • 揆予(kuí yǔ):我。
  • 闇知足:暗自知足。
  • 山隐:隐居山林。
  • 前期:预定的计划。
  • 风尘:世俗的纷扰。
  • 夙诺:早先的承诺。
  • 骋遐瞩:放眼远望。
  • 驰思:思绪飞扬。
  • 玄漠:深远的思索。
  • 岁晏:年末。
  • 芳游:美好的游历。
  • 心赏:内心的欣赏。
  • 元公言:元公的话。
  • 孔颜乐:孔子和颜回的快乐。

翻译

我小心翼翼地登上高山,冬天的景象正显得萧条冷落。一座孤立的台地高耸险峻,环顾四周,视野空旷辽阔。千山环绕着城郭升起,两条河流绕城而过。霜花轻薄地覆盖在彩旗上,北方的寒风吹响清晨的号角。这里的美景是重要的地区,宣扬在于策略。军队已经休息了很久,儒家的风范难道会孤独无闻吗?尊敬的李公,您时常执掌兵权,大官府在边远地区雄壮。这个地方因为现在的镇守而变得重要,道义上继承了前代贤人的作为。我内心恬淡安静,对仕途的曲折前行感到厌倦。以前遇到您刚到任,这次游览正值您卧病在床。我暗自知足,但隐居山林的决定还未确定。我预定的计划是与泉石为伴,但世俗的纷扰违背了我早先的承诺。登上高处放眼远望,思绪飞扬进入深远的思索。年末滞留,美好的游历受阻,内心的欣赏如何寄托?愿听从元公的话,回去寻找孔子和颜回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孤台郁然峻,国顾尽寥廓”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儒家理想的追求,希望通过回归简朴的生活方式,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快乐。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