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述怀

· 陶安
一毡虽冷寄名邦,却愧辞巢燕子双。 风送霜华来短鬓,秋随雁影落疏窗。 甘霖透地晴观稼,缺月当楼夜听江。 佳客相过常满座,清贫每欠酒盈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毡:指简陋的住所。
  • 名邦:指有名的地区或国家。
  • 辞巢燕子双:比喻离开家乡的人。
  • 霜华:霜的美丽形态,这里比喻白发。
  • 透地:指雨水渗透到地里。
  • 缺月:不完整的月亮。
  • 当楼:对着楼。
  • 佳客:尊贵的客人。
  • 清贫:贫穷而清高。
  • 欠酒盈缸:缺少酒,缸里没有酒。

翻译

在寒冷的毡帐中,虽身处名邦,却感到惭愧,仿佛是离开了巢穴的燕子,孤独无伴。 风带来了霜的美丽,使我的短发更显苍老,秋天随着雁影,落在稀疏的窗前。 甘霖渗透到地里,晴天时人们观看庄稼的生长,不完整的月亮对着楼,夜晚倾听江水的声音。 尊贵的客人来访时,座位常常坐满,但清贫的我,常常缺少酒来款待他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的孤独与清贫生活。通过对“一毡虽冷”、“辞巢燕子双”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思念。诗中“风送霜华”、“秋随雁影”等句,以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的老境与秋日的凄凉。末句“佳客相过常满座,清贫每欠酒盈缸”则揭示了诗人虽有贵客来访,却因贫穷无法好好款待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