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 韦庄
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测。 何须见我眼偏青,未见我身头已白。 茫茫四海本无家,一片愁云飏秋碧。 壶中醉卧日月明,世上长游天地窄。 晋朝叔夜旧相知,蜀郡文君小来识。 后生常建彼何人,赠我篇章苦雕刻。 名卿名相尽知音,遇酒遇琴无间隔。 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余今正泣杨朱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霓旌绛旆忽相寻,为我尊前横绿绮。 一弹猛雨随手来,再弹白雪连天起。 凄凄清清松上风,咽咽幽幽陇头水。 吟蜂绕树去不来,别鹤引雏飞又止。 锦麟不动惟侧头,白马仰听空竖耳。 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 子期子野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 坐中词客悄无语,帘外月华庭欲午。 为君吟作听琴歌,为我留名系仙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峨嵋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能琴客:擅长弹琴的人,指李处士。
  • 眼偏青:“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重视。相传晋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这里表示李处士对作者的看重。
  • 飏(yáng):飞扬,飘扬。
  • 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 杨朱泪:杨朱,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岔路)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指因处境困窘而悲叹。
  • 霓旌绛旆(jiàng pèi):借指李处士到来时仪仗壮丽。霓旌,饰有五彩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出行时仪仗之一;绛旆,红色的旗帜。
  • 绿绮:古代名琴。这里代指琴。
  • 白雪:古乐曲名。
  • 陇头水:乐曲名,多写征人戍卒的思乡之情。
  • 广陵故事:指《广陵散》的故事。《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魏晋时嵇康善弹此曲,后嵇康被司马昭所杀,临刑时索琴弹之,曲终叹说《广陵散》从此绝矣 。
  • 子期: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听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 子野:张野,字野,善解音声,时人咸谓子野有钟子期之听 。

翻译

在峨嵋山下有一位擅长弹琴的李处士,他看起来似醉非醉、似狂非狂,让人难以捉摸。为何见到我便特别看重,在还未见到我时他便已白发满头。 茫茫四海漂泊实际上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家,一片愁云在秋日的碧空下飘荡。他常常醉卧在酒壶中的乾坤里,在他眼中那日月也格外明亮;游历世间,却觉得天地都过于狭窄。 他和晋朝时善弹琴的嵇康好像是旧日相识一般,也好似从小就认识蜀郡那才情出众的卓文君。那后生常建又是何人呢,他赠送的篇章写得实在是刻苦雕琢。 有名的公卿将相都是他的知音,他遇到美酒遇到琴曲都毫无隔阂之感。如今世道混乱,只有他依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就像天外高飞的鸿雁,根本召唤不得。 如今我正像杨朱那样,面临歧路而悲泣,八月的边城狂风呼啸着席卷大地。 忽然那华丽的仪仗来寻找我,原来是李处士为我在尊前弹奏起绿绮琴。 他一弹奏,猛雨好似随手而来,再一弹奏,白雪仿佛连天涌起。 好似松树上的风,凄凄清清地吹;又像陇头的流水,咽咽幽幽地淌。 吟唱的蜜蜂绕着树飞走后不再回来,离群的仙鹤引着雏鸟飞一会儿又停下。 锦麟安静得一动不动,只是侧着头聆听;白马仰头静听,空自竖起耳朵。 《广陵散》的故事如今无人知晓,古人没有详细说,今人都充满怀疑。 钟子期、张子野那样真正懂琴的人都已不见,如今只留下乌啼鬼哭白白令人伤悲。 座中的文人墨客都安静得没有话语,帘外月亮明亮,庭院里已经将近午夜。 我为你吟作这首听琴歌,希望你能为我留下名字记在仙谱之上。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塑造了李处士这一超逸不群的形象。开篇描绘李处士的神秘狂放之态,奠定其独特气质。接着以四海漂泊、天地狭小表现他的洒脱不羁和孤独寂寥。通过与古人相知、结交名卿等描写,突出其琴艺高超、广结知音。 诗中对弹琴的描写极为细致精彩,将琴音模拟成风雨雷电、自然万物之景与声,如“一弹猛雨随手来,再弹白雪连天起。凄凄清清松上风,咽咽幽幽陇头水”等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的震撼与感染力。同时,写动物聆听琴音的反应,亦从侧面衬托出琴艺的精妙。 诗中引经据典,借《广陵散》故事、子期子野等典故,既增添了文化底蕴,又表达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且结合当时乱世背景,借“杨朱泪”抒发人生困境和对时事的忧伤。末尾表明为李处士作听琴歌并希望留名仙谱,体现两人惺惺相惜之情,全诗情感丰富复杂,富有艺术感染力。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