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耕者

· 韦庄
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 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ǐn):怜悯,同情。
  • 离乱:指战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
  • 清平:太平。
  • 暴骨:暴露在外的尸骨。
  • 乡兵:从乡村征募的兵丁。
  • 戍兵:守卫边疆的士兵。

翻译

哪一个时代、哪一位君王没有经历过战争呢,都是从战乱百姓流离中才见到太平的影子。如今战场上暴露在外的尸骨比泥土还要多,可官府依旧在征点乡兵去充当戍边的士兵。

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开篇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位君王统治时期,战争都从未停止过,引发读者对战争普遍性的思考。“尽从离乱见清平”道出了所谓的太平是在无数百姓经历离乱之后才出现,言语中满是无奈与悲凉。“如今暴骨多于土”,此句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战争导致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极具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而结尾“犹点乡兵作戍兵”进一步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战事过后仍继续征兵的冷酷无情,表达了诗人对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深深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批判 。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