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峰二首

· 高适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支道: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张掖市一带,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 汉垒:指汉朝的军事防御工事。
  • 青冥:形容天空高远,青色深邃。
  • 胡天: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天空。
  • 霍将军:指西汉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率军北击匈奴。
  • 草草:匆匆,形容事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翻译

早晨登上百丈峰,远远望见燕支道。 汉朝的军事工事在青冥高远的天空下,胡地天空白净如扫。 回忆起昔日的霍将军,连年在此征战讨伐。 匈奴终究未能被消灭,寒冷的山上徒劳地长满了草。 只看见鸿雁飞翔,令人心中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登上百丈峰,远眺燕支道的景象,通过对汉垒与胡天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回忆霍去病将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匈奴未灭的遗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最后,鸿雁的飞翔触动了诗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哀愁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