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越中作

· 韦庄
避世移家远,天涯岁已周。 岂知今夜月,还是去年愁。 露果珠沈水,风萤烛上楼。 伤心潘骑省,华发不禁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地:因躲避灾祸或战乱而移居他乡。
  • 越中:指今浙江一带。
  •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作者避居之地。
  • **岁已周:一年过去了。岁,年;周,满一圈。
  • **岂知:哪里知道。
  • ****沈(chén)**:同“沉”,沉入。
  • **风萤:随风飞舞的萤火虫。
  • **烛上楼:如烛光一样升上楼去。
  • **潘骑省:指潘岳。潘岳曾为散骑侍郎,后人因称潘骑省 。潘岳在《秋兴赋》里感慨自己三十二岁就开始有白发。这里作者以潘岳自比。
  • **华发:白发。
  • **不禁秋:经不起秋天(时节变化)的折腾,表示因秋而增添愁思,身体、心情都受到不利影响 。

翻译

为了躲避乱世,我举家远远地迁移,来到这天涯之地,不知不觉间一年已经过去。哪里能想到今夜照着我的这轮明月,竟然还是去年引发我愁思的那同一个呀。露水滴落在果实上,如珍珠般沉入水中;风中的萤火虫,好似那烛光慢慢地飞上高楼。我像那伤心的潘岳一样,满头白发实在经不起这秋天萧索的折腾。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躲避战乱流落异地的愁苦之情。首联点出背景,因避世而远迁天涯,且已过去一年,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和时间跨度,为全诗奠定了忧愁的基调。颔联巧妙地通过“今夜月”和“去年愁”的关联,以不变的明月,衬出流逝岁月中始终萦绕心头的愁绪,写出愁思的深沉和延续。颈联描绘露果落水、风萤上楼的场景,画面清新幽静却又透着清冷孤寂,以景衬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尾联以潘岳自比,直白地表达自己因岁月流逝、忧愁满怀,韶华不再的哀伤,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用词精简却意味深长,将诗人的羁旅愁思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

韦庄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