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行

· 孙逖
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 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燬。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 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 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 中原悠悠几千里,欲扫欃枪未云已。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可怜宫观重江里,金镜相传三百年。自从龙见圣人出,六合车书混为一。 昔年王气今何在,并向长安就尧日。荆榛古木闭荒阡,共道繁华不复全。 赤县唯馀江树月,黄图半入海人烟。暮来山水登临遍,览古愁吟泪如霰。 唯有空城多白云,春风淡荡无人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阳:郡名。
  • 扁(piān)舟:小船。
  • 在昔:从前。
  • 风尘:比喻战乱。
  • 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 戎虏:指外族入侵者。
  • 衣冠:指世族、士绅。
  • 石头:石头城,今南京。
  • 京口:古城名。
  • 回天跸:皇帝车驾回宫。
  • 杜若洲:江中洲渚名。
  • 河阳树:用“河阳一县花”典故,表示繁华不再。
  • 辇道:皇帝车驾经过的道路。
  • 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是凶星,喻指战乱。
  • 宫观:道教的庙宇。
  • 金镜:比喻月亮。
  • 六合:天地四方。
  • 车书混为一:指天下统一。
  • 赤县:中国的代称。
  • 黄图:指畿辅、京都等。
  • 霰(xiàn):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翻译

丹阳这个古老的郡处在洞庭的北面,夕阳下驾着小船沿着这条路寻找。传说这里曾是东南的旧都所在,金陵在这里中断,碧绿的江水很深。从前战乱兴起,京都混乱如同被毁。两边的宫阙在入侵者中间,众多门户处于战场之中。传闻有一匹马化为龙,南迁的世族士绅也愿意跟随。石头城横在帝王之都,京口抗拒着外族的兵锋。青色的枫林迎来皇帝车驾回宫,杜若洲前转变了国家的面貌。都城中见不到如河阳那样的繁华之树,车驾经过的道路只听到建业的钟声。中原辽阔几千里,想扫除战乱还没有结束。英雄们抢夺争斗是多么的杂乱,一盛一衰如同流逝的江水。可怜那重重江水中的道教庙宇,月亮相传已三百年。自从龙出现圣人出世,天地四方、天下的文字统一为一。过去的帝王之气如今在哪里呢,一起到长安去走向太平的日子。荆棘古木遮蔽着荒僻的田间小路,都说繁华不能再完整。中国只剩下江中的树和月亮,京城大半已沦为荒野进入了大海的景象。傍晚时游遍山水,观览古迹哀愁吟咏泪水如同雪珠。只有空旷的城池中多有白云,春风轻淡飘荡无人能看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丹阳的历史变迁和古今对比。诗中先写了丹阳的地理位置和往昔的辉煌,以及战乱时的惨状。然后描述了历史上的诸多事件和场景,如马化龙、衣冠南渡等,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幻。诗中还提到了中原的战乱与渴望统一的愿望,以及如今繁华不再的景象。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和平统一的向往。最后以空城多白云、春风无人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加深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悲叹。全诗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索。

孙逖

孙逖

唐博州武水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崔日用与为亡年交,以是声誉益重。玄宗开元初,制举登科,授山阴尉。后又应文藻宏丽科登第,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开元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选贡士两年,多得俊才。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天宝初,权刑部侍郎。后以风疾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卒谥文。有《孙逖集》、《唐宋集贤诗集》 ► 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