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华山

· 柴夔
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 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 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 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
拼音

所属合集

#九华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有九峰,原名九子山,李白为之改名九华山 。
  • ****云霓(ní):高空的彩云。
  • ****青霭(ǎi):青色的云气。
  • 吴门: 泛指吴地。
  • 楚界:泛指楚地。
  • 龙池:九华山的一处景点。
  • ****蘸(zhàn):把东西浸入水中或其他液体中。
  • 汉梯:很高的像通向银河的梯子。汉,银河 。
  • 会须:应当。
  • 出尘泥:超脱尘世。

翻译

九华山就像一把利剑直直插入高空的彩云之中,那青色的云气连绵与天空相连,让人望去仿佛迷失其中。向北阻断了吴地,让人怀疑大地到此尽头;向南连接着楚地,感觉天空都变得低矮。中秋的月亮倒映在龙池之中,仿佛龙池蘸取了这明月;沿着石头小路攀登,就好像在攀爬那通往银河的天梯。令人惆怅的是曾经的旧游之地无法再次到达,应当登临此山超脱这尘世的羁绊。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九华如剑插云霓”的生动比喻,将九华山的雄伟挺拔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青霭连空望欲迷”进一步描绘出山间云霭氤氲的朦胧之美,增添了九华山的神秘色彩。颔联“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从地理方位上展开,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九华山地域连接之广阔,仿佛它有着截断大地、连接天地的磅礴气势。颈联“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则细腻描写了九华山的两处景观,池映明月,石路通天,一动一静,充满了奇幻美妙的意境,画面感十足。尾联作者由眼前景转入自身感慨,“惆怅旧游无复到”表达了对往昔旧游的怀念与不能重游的遗憾,而“会须登此出尘泥”则在失落中又生出一种对超脱尘世、登上高峰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气魄宏大,意境开阔,借景抒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柴夔

年里不详。文宗大和中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全唐诗》存诗1首。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