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谷高少府

· 耿湋
县属并州北近胡,悠悠此别宦仍孤。 应知史笔思循吏,莫料辕门笑鲁儒。 古塞草青宜牧马,春城月暗好啼乌。 彫残贵有亲仁术,梅福何须去隐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县属并州北近胡:县属于并州,北边靠近胡地。
  • 悠悠此别宦仍孤: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或距离遥远。此别,这次离别。宦,做官。仍孤,依旧孤独。
  • 应知史笔思循吏:史笔,指史官的笔,这里指史官的记载。思循吏,思考遵循历史的官吏。
  • 莫料辕门笑鲁儒:莫料,不要预料。辕门,古代官署的外门。笑鲁儒,嘲笑鲁国的儒生。
  • 古塞草青宜牧马:古塞,古代的边塞。草青,草色青翠。宜牧马,适合放牧马匹。
  • 春城月暗好啼乌:春城,春天的城市。月暗,月亮昏暗。好啼乌,乌鸦喜欢啼叫。
  • 彫残贵有亲仁术:彫残,指身体残缺或衰老。亲仁术,亲近仁德的方法或手段。
  • 梅福何须去隐吴:梅福,人名,东汉时期的隐士。何须,何必。去隐吴,去吴地隐居。

翻译

县属于并州,北边靠近胡地,这次离别后,你作为官员依旧孤独。 你应该知道史官会思考遵循历史的官吏,不要预料在官署门口嘲笑鲁国的儒生。 古代的边塞草色青翠,适合放牧马匹,春天的城市月亮昏暗,乌鸦喜欢啼叫。 即使身体残缺或衰老,重要的是有亲近仁德的方法,梅福何必去吴地隐居呢?

赏析

这首诗是耿湋送别大谷高少府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未来境遇的关切。诗中通过对边塞、春城等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氛围。尾联以梅福隐居的典故,暗示了即使面临困境,也应坚守仁德之道,不必逃避现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耿湋

生卒年不详。湋,一作纬。排行十三,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宗宝应二年(763)登进士第,擢盩厔县尉。大历初入朝任左拾遗(一说右拾遗),大历十年(775)前后充括图书使往江淮一带,在越州与颜真卿、严维、刘长卿、秦系等酬唱,为一时盛事。德宗贞元年间卒于许州司法参军。事迹见《极玄集》卷上、《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耿湋考》。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酬赠、登临题咏之作,叹贫嗟老,情调低沉。部分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其诗多近体,不事雕饰,以平淡质朴见长。“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春日即事》之二),写人情世态深刻入骨,为人传诵。《全唐诗》存诗2卷。 ► 1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