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
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
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
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
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
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
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直道宁殊智,先鞭忽抗行。
楚云随去马,淮月尚连营。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
从来重然诺,况值欲横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凭栏槛:靠着栏杆,指登高远望。
- 中军:古代军队的中央部分,常指主将的驻地。
- 旆旌:旗帜,代指军队。
- 戡难:平定祸乱,解决困难。
- 股肱:大腿和臂膀,比喻辅佐的得力官员。
- 唇齿:比喻相互依存的关系,如邻国之间的关系。
- 秉钺:执掌兵权,比喻指挥军事。
- 鲁连:战国时齐人,以智勇著称,曾阻止秦军攻赵。
- 陆逊:三国时吴国名将,以智谋取胜。
翻译
站在高高的楼阁上倚着栏杆,身处中军营地倚仗着军旗。每当想到国家的时局动荡,心中充满了激切的情感,但对自己个人而言,却已经忘却了个人的得失。黄河和洛水一带聚集着邪恶的气息,伊水和瀍水附近传来战事的喧嚣。我深感惭愧,没有能够提出平定战乱的策略,只能感谢您这样的将领出征平叛。
深知掌握兵权是重大的责任,但在战场之上,感到生命显得如此轻盈。作为您的助手,如同仰望群山一样敬仰您,国家的安危依赖于像长城一样的您。隐约可见您打击敌人的锐利势头,荣耀的印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您就像鲁连那样的侠义之士,陆逊那样智勇双全的将军。
坚持正义的道路并不意味着缺乏智慧,反而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超前的行动。您的军队如同楚云般追随而去,连绵的营帐映照着淮河的月光。拔剑而歌,我们心意相通,面对不公,心中更加不平。向来重视承诺,更何况现在局势动荡,更需坚定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高适回应贺兰大夫的一首赠答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关注和对贺兰大夫英勇出征的敬佩。诗人通过描绘高阁凭栏、中军帅旗的场景,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自谦无良策,却对贺兰大夫的出师表示敬意。诗中引用鲁连和陆逊的典故,赞美贺兰大夫的智勇和侠义精神。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决心,以及对贺兰大夫坚定抗敌的共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壮丽,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豪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