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行

· 高适
君不见汉家三叶从代至,高皇旧臣多富贵。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馀议。 苍生偃卧休征战,露台百金以为费。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叶:三代。
  • 从代至:从代国来到京城。
  • 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 垂衣:形容帝王无为而治。
  • 晏如:安然无事的样子。
  • 庙堂:朝廷。
  • 拱手:形容无所作为。
  • 馀议:多余的议论。
  • 苍生:百姓。
  • 偃卧:躺卧,指安居。
  • 露台:古代帝王用于宴乐的高台。
  • 百金:形容费用巨大。
  • 田舍:农家。
  • 莫论事:不要谈论国家大事。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汉家三代从代国来到京城,汉高祖的老臣们大多富贵显赫。天子无为而治,朝廷上大家拱手无所作为,没有多余的议论。百姓们安居乐业,不再有战事,露台的建造费用巨大,被视为奢侈。农家的老翁闭门不出,洛阳的少年们也不要谈论国家大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盛世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向往。诗中“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馀议”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状态,即帝王无为而治,朝廷无事,国家安定。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百姓安居乐业与少年不应论政,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理想状态下的社会和谐与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时代的深切渴望。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