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 区越
野云窥玉洞,曲水护桃溪。 四百峰头见,东风一杖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岘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山峰。
  • 区越:明代诗人,生平不详。
  • 玉洞:指山中的洞穴,常用来形容洞内幽深、美丽。
  • 曲水:弯曲的河流或溪流。
  • 桃溪:两岸种有桃树的溪流,常用来形容景色优美。
  • 四百峰头:形容山峰众多,数量达到四百。
  • 东风:指春风。
  • 杖藜:拄着藜杖,藜杖是一种用藜草制成的手杖,常用来形容老人的行走工具。

翻译

在野外的云雾中,我窥见了那幽深的玉洞, 弯曲的溪流守护着两岸的桃树。 站在四百座山峰之巅,我看见了, 春风中,一位老者拄着藜杖缓缓行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野春景图,通过“野云”、“玉洞”、“曲水”、“桃溪”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幽静与美丽。诗中“四百峰头见”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峰的众多,增强了画面的壮阔感。结尾的“东风一杖藜”则巧妙地融入了人物元素,为静谧的山景增添了一抹生动与温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区越

区越,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