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子翰郊行诗拟九月四日约诸年少同续登临之约次韵

· 区越
云物萧条阊阖风,炎凉相代岂相攻。 林庐苍莽还如故,岐路东西漫不同。 塞雁声闻寥廓外,游人身落醉醒中。 明朝又蜡东山屐,年少能随鹤发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关子翰:人名,具体信息不详。
  • 郊行:郊外行走。
  • 拟:打算,计划。
  • 九月四日:具体日期。
  • 年少:年轻人。
  • 续:继续,延续。
  • 登临:登山观景。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云物:云彩和景物。
  • 萧条:形容景色冷清、凄凉。
  • 阊阖风:指秋风。
  • 炎凉:指季节的冷暖变化。
  • 相代:交替。
  • 相攻:相互冲突。
  • 林庐:林中的小屋。
  • 苍莽:形容景色辽阔无边。
  • 岐路:岔路。
  • 漫:随意,无目的。
  • 塞雁:指北方边塞的雁。
  • 寥廓:形容天空辽阔。
  • 游人:旅行的人。
  • 醉醒:醉酒和清醒的状态。
  • 蜡东山屐:指穿上登山鞋,准备登山。
  • 年少:年轻人。
  • 能随:能够跟随。
  • 鹤发翁:白发老人。

翻译

云彩和景物在秋风中显得冷清,季节的冷暖交替并不相互冲突。林中的小屋依然辽阔无边,岔路随意东西,各不相同。边塞的雁声在辽阔的天空中回荡,旅行的人身处在醉酒和清醒之间。明天又将穿上登山鞋,继续东山的行程,年轻的少年们能够跟随白发老人一同前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郊外的景色和诗人对登山的期待。诗中,“云物萧条阊阖风”一句,以秋风中的冷清景色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后文通过对林庐、岐路、塞雁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郊外的辽阔与自由。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明日登山活动的期待,以及年轻人与老人共同参与的温馨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区越

区越,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