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月梧何子

· 区越
中台月色静娟娟,君理丝桐自不眠。 一夜山光回澹薄,半空鸾影下蹁跹。 路经密邑盱蒲坂,道出雍门扣葛天。 老梦却寻山水去,觉来琴上已无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í):赠送。
  • 月梧:月光下的梧桐树。
  • 中台:指天空中央。
  • 娟娟 (juān juān):形容月光明亮、柔和。
  • 丝桐:指琴,因古时琴多用桐木制成,弦为丝制。
  • 澹薄 (dàn bó):淡薄,不浓烈。
  • 鸾影:凤凰的影子,这里指美丽的鸟影。
  • 蹁跹 (pián xiān):形容舞姿轻盈、飘逸。
  • 密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盱蒲坂 (xū pú bǎn):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雍门:古代长安城的一个门。
  • 葛天:古代传说中的乐神,这里指音乐。
  • 无弦:指琴上没有弦,比喻无声的音乐或高超的琴艺。

翻译

在天空中央,月色静谧而明亮,你独自弹琴,夜不能寐。 整夜山光淡薄,半空中美丽的鸟影轻盈飘舞。 路经密邑,远眺蒲坂,穿越雍门,扣响葛天的乐章。 老梦却寻山水之乐,醒来发现琴上已无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静夜中的音乐与自然景象,通过月色、山光、鸟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丝桐自不眠”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沉醉,而“老梦却寻山水去”则透露出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觉来琴上已无弦”巧妙地以无弦之琴象征音乐的高境界,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内心的宁静追求。

区越

区越,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