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落第述感

已绝河清想,疏狂岂赁舂。 玉存悲抵鹛,锋齧笑屠龙。 广袖郎当舞,高云汗漫踪。 避人扃斗室,愁断北山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午:指庚午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历史背景确定。
  • 落第:科举考试未中,即未通过考试。
  • 区怀年:明代诗人,生平不详。
  • 河清想:比喻理想或期望,源自“河清难俟”,意指黄河水清难以等待,比喻理想难以实现。
  • 赁舂:出租舂米,比喻做低贱的工作。
  • 玉存:指珍贵的玉,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才能。
  • 抵鹛:抵挡鹛鸟,比喻抵御诱惑或困难。
  • 锋齧:锋利的牙齿,比喻锐利的言辞或才能。
  • 屠龙:比喻高超的技艺或才能,源自古代传说中的屠龙之技。
  • 广袖:宽大的袖子,这里指宽大的衣服,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郎当舞:随意的舞蹈,形容不拘小节的行为。
  • 高云汗漫踪:高远的云和无迹可寻的踪迹,比喻高远的志向和难以捉摸的行踪。
  • 扃斗室:关闭的小房间,比喻隐居或孤独的生活。
  • 愁断北山钟:愁思如断了的北山钟声,形容极度的忧愁。

翻译

在庚午年未能通过科举考试,我感到十分沮丧。我已经放弃了理想,不再期待黄河水清的那一天,我这样的放荡不羁之人,又怎能去做那些低贱的工作呢?我珍视的才华如同珍贵的玉石,却在抵御诱惑和困难时感到悲伤;我的锐利言辞和才能,在别人看来不过是屠龙之技,不切实际。我穿着宽大的衣服,随意地舞蹈,追求着高远的志向,却难以捉摸。我避开了人群,关闭在狭小的房间里,忧愁如同断了的北山钟声,无法释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科举考试失败后的失望和自嘲。诗中,“河清想”与“赁舂”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理想的放弃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玉存悲抵鹛”和“锋齧笑屠龙”的比喻,诗人自嘲自己的才华与现实脱节,不被理解。最后,“扃斗室”和“愁断北山钟”描绘了诗人孤独和忧愁的心境,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困境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